小恐龍遊記相簿
悠遊魚路古道(金包里大路)上磺溪停車場 - 擎天崗
2002.12.15 如所預期的是個大晴天,與朋友李建中相約於仰德大道入口集合, 同遊魚路古道精華路段(上磺溪停車場 - 擎天崗),騎上愛駿於集合點會面後, 決定車停上磺溪停車場,上行古道至擎天崗後再折返。目標確認後上仰德大道, 行陽金公路經小油坑、小觀音,過中湖才發覺應該走中湖戰備道路過來比較近, 再經馬槽後到達上磺溪停車場入口,發現有數部遊覽車正在接送遊客, 看來這支團體應該是走魚路古道下來的,沒想到這條大眾路線那麼熱門。 於停車場停好車後往古道入口前行,在到達入口前,會有一小水瀑景觀可欣賞, 不久前方出現一個亭子,亭中陳列了一些看板,內容述說著古道的種種歷史人文, 而古道入口就在解說亭旁。
一踏入石階步道馬上就置身於樹林中,上行不久在一個轉角處發現有一條小徑, 好奇之下爬上小徑一看,原來路旁有一條水圳,圳道完整暢通,水清澈冰涼, 急速的流經前面水洞中,這條水圳是否以前就有的古圳呢? 順著水圳旁的小徑可以再接回石階步道。

金包里大路(魚路古道)金山 - 士林全長是三十餘公里,金山的入口位於頂八煙, 士林的入口位於菁山路 101 巷山豬湖附近,步道的特色為天然石塊舖設而成, 上一次冷水坑遊記中,由擎天崗到絹絲瀑布的步道,也是屬於魚路古道路段。

沿著溪流旁石階上行,轟隆隆的水聲越來越大,看來陽明山地區的水量很充沛, 到了一個路口交會處,路口的指標書寫著至頂八煙的方向,往頂八堙方向望過去, 路的狀況並不太好,朋友跟我說那裡發生過山崩,可能原來的古道已經受損了。 從這裡開始路面較平坦,走起來很舒服,可以聽到前方有滂沱水聲渲洩而下, 一條氣勢驚人的瀑布出現了,這裡叫做番坑瀑布,望著瀑布那銀白色的水流, 背景為土黃色的,讓我想起了金九公路的黃金瀑布,他們之間只差在氣勢上。
一座木橋從番坑瀑布上橫越,朋友站在木橋上,銀白色水流由木橋下方,奔流而過, 過了木橋後路面廣闊了,路旁出現一個像爐灶的東西,旁邊也立了一個解說牌, 上面書寫著昔日礦工的火灶,原來這個火灶是以前礦工生活用的,繼續看下去, 當初這些礦工是在這,採集一種叫做白土礦的東西,這白土礦是什麼物質, 有什麼用途就沒有說了,看來這條路段跟礦產也有關。
繼續順著古道前行,前方出現一座拱型建築的石橋,原來這座橫跨上磺溪的石橋, 就是所謂的許顏橋,看著解說牌是說,當初這座石橋由一名製茶人許清顏所修的, 因為運茶要經過此處,所以才修築此橋,因此該橋就被稱為許顏橋, 而目前這座石橋是重修的,原本的那座在日據時代已遭沖毀,倚橋佇足感受思古。 過了石橋後路旁又出現解說牌,閱讀解說內容後,原來牌前一塊不起眼的石塊, 叫做打石板塊,這塊石是專門用來墊底,做為打石用的,可見得他有多堅硬了。
古道路線上溪流很多,所以途中也經過不少的石板橋,經過許顏橋後又一路向上行, 又來到一個路口了,指標寫著日人路,咦!這日人路是什麼?河南勇路,這又是什麼? 先不管他還是順著石階往右上行,接著出現一處用石塊做成的石屋,石屋中陳列了解說牌, 解說了石屋、石橋及石階的打造方式,原來這塊厝地昔日是店仔,也就是賣東西的地方, 叫做憨丙厝地,專賣草鞋、糕餅、飯粥及簡易器具等服務過往旅人。 過了這厝地後,感覺是行走在溪流旁,另一邊則是像梯田般的平原,這裡就叫做大路邊田, 解說牌上說這些是昔日的田地,現在都癈耕了,所以形成如此的景觀。
過了大路邊田後突然之間變寂靜了,水流聲也沒有了,一時之間還真不能適應, 出了樹林後迎接我們的是開闊的視野,一路向上的石階步道出現在眼前, 我想離擎天崗應該不遠了吧,經過一間土地公廟,石階越來越陡, 路旁出現解說牌,不看解說牌還真不知左邊那大石塊的來頭,叫做大石公, 是做為古道維護的分界點,昔日以下歸金包里人,以上歸草山、山豬湖居負責, 過了大石公之後就是百二坎,原來百二坎的意思就是有一百二十階的石階啦, 昔日的先民先在此休息,休息夠了再挑戰百二坎的陡上石階,今天親自體驗一下, 呵~還真的很喘,佩服先民還挑著重物行走。
中途站在百二坎的石階喘口氣,回望大油坑的景色,大油坑終年冒著磺煙, 遠方應該就是金山了吧,景色實在真棒,拍下照片留念。
過了百二坎進入二層坪,這裡景色是平坦的階地,途中多次與日人路交會, 站在一解說牌前,解說牌寫著由這裡看,右方一座圓山,左方一座獅子頭, 看來起像是獅子頭回望圓山,但是我怎麼看都不像,唉.可能相像力不夠。 經過最後一個日人路交會點後,指標寫著順著稜線步道可前往石梯嶺, 而往石梯嶺的人也不少喔,下次往那方向去看看。

原來日人路是日本人為了行軍拖炮而開的,原來的路坡度太陡了,因而另闢新路, 以之字型迂迴切過河南勇路而下。

終於看到金包里大路的城門了,越過阻牛的欄杆,找了路人幫我們在城門合照。
從擎天崗大草原前進時,回頭照下城門的全貌。
大草原的山坡上聚集了不少人,尤其是情侶最多,還有的就一起躺在草坡上, 真不知道他們在感受什麼?是大自然之美,還是兩人世界之交流。 突然看到一位老伯,拿著垃圾袋及夾子,正在清理遊客留在草原上的垃圾, 唉.希望遊客們能有公德心一點,只帶走美景回憶,不要留下垃圾髒亂。
於草原山坡上拍下七星山景色。
這個不知道是雲飄到山頭,還是山頭在冒煙,這個山頭應該是竹子山吧。

於擎天崗賞景一陣子後,按原路回到上磺溪停車場,上山時沒有感覺到路面溼滑, 回程下山時才發覺到,幾次都差一點滑倒了,所以晚上若要行走古道下山得話, 建議是最好不要嘗試,因為樹林裡視線不良,路面又容易溼滑。 上山差不多一個小時,下山差不多 30 分鐘,回到停車場取車時,天空近黃昏了, 回程時學聰明了,從中湖戰備道路經冷水坑走菁山路回仰德大道, 找間涮涮鍋吃飽喝足後,打道回府休息。


推薦 - [ Facebook ] - [ X-Twitter ]
[ 我要對本遊記留言 ]
網友:Feliophilia === 留言時間:05-05-07

本人對於石階步道有偏好,理由有三:下雨時也可安全登山,維護容易,較不會長雜草,即使長久未有人走而被蔓草蓋,也很容易找到路跡不易迷路,但台灣有許多石階步道的設計是無形殺手,因為步道面于是平坦的一階階的,而是無階的一片連續斜面,有如溜滑梯,而且有的地方坡度還陡得很,一旦下雨,或日久積苔,其滑溜遠超過一般土山徑,且一旦滑倒時,因路面堅硬,危險性更大.事實上,建造石階步道者不需為什麼士木博士,只要自己來走走自己的傑作就夠了. 這種陡斜鋪石板步道的例子很多,例如圓通寺到清水大尖的步道即為一例,大家自求多福吧,阿彌陀佛,阿門,以馬內利.

[ 我要對本遊記留言 ]

輔助

RSS
繁簡
留言板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社群

X-Twitter
FaceBook
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