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充照片 |
馬祖東引之天王澳據點一線天天縫聆濤、擂鼓石、世尾山、太白天聲、東湧燈塔(東引島燈塔/閩海關東湧鐙塔)、紅花石蒜 |
|
2023.09.15
離開安東坑道,順著燈塔路來到「大紫澳」東邊岬角,海崖高點設有一座涼亭,涼亭對面就是安東坑道所在的「二重山」。
|
|
涼亭旁為「天王澳」據點入口,階梯下行後分左右步階,左邊進入海蝕峭壁中的一線天,右邊則是據點營舍。
|
|
這個據點真是狂,在大紫澳岬角海蝕溝中,建立起了坑道據點,這裡被取名叫「一線天」。
|
|
在狹窄的海溝峭壁鑿坑道,並且還搭了一座水泥橋跨接,岩壁上題有「天縫聆濤」四個大字,據點中抬頭只見天、眼前峭壁下是海。
|
|
由懸崖營舍鑿進峭壁內,坑道一路往海岸邊深入。
|
|
利用鋁罐製作的燭火台,克難的坑道照明。
|
|
海蝕溝懸崖搭橋跨接峭壁坑道,很難想像當時的弟兄,是如何完成這項工程。
|
|
於海蝕溝水泥橋上,回望天王澳據點營舍。
|
|
除了使用燭火台,也會用火把當照明。
|
|
峭壁的另一端坑道口,就是階梯入口右方的據點營舍,等於是左進右出,環繞海蝕溝坑道一圈。
|
|
直接來到燈塔路底的燈塔步道,入口岩壁上就有大大的燈塔二字,轉角處一顆像鼓造型的大岩石,被稱為「擂鼓石」。
|
|
「東引島燈塔」又名「東湧燈塔」,位在「世尾山」的山腰峭壁,很有台灣東北角鼻頭角燈塔的味道。
|
|
燈塔的步道平台立有「太白天聲」標物,顧名思義,應該指這裡的景物及浪濤聲。
|
|
東湧燈塔已升格為百年歷史的國定古蹟,是台閩地區位置最北的一座古蹟。
|
|
燈塔步道再上行,為燈塔的管理辦公房舍,好像所有的燈塔房舍,都是漆成白色的。
|
|
燈塔步道旁山坡處,發現有一塊碑石「閩海關東湧鐙塔」。
|
|
燈塔房舍其中一間,開放做為展覽室,介紹解說東湧燈塔百年來的歷史。
|
|
燈塔所在的世尾山海拔約 150M,燈塔房舍後方有步道可上,但是山頭是列入管制區。
|
|
步道旁的岩壁上,一件很有創意的作品,用石塊及樹枝,組成了一隻唯妙唯肖的山羊。
|
|
東湧燈塔昔日在起霧時,會發射霧砲提醒船隻,目前兩隻霧砲已不用了。
|
|
燈塔海岸峭壁花草茂盛,山坡處滿是紅花石蒜。
|
|
霧砲不使用之後,取而代之的是霧笛,一樣用聲響達到提醒警示作用。
|
小恐龍的遊記相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