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的照片 | 桃園復興小烏來第三登山口登赫威山/北插天山/多崖山 |
---|---|
2005.11.05 前年由滿月圓走東滿步道上北插天山,
一次爬升海拔 1200 公尺,當天來回約 20 公里的路程,實在是令人印像深刻,當時曾經說過一句話,要我再來一次,別作夢了啦,
沒想到今年又趕赴沙場不怕死,主要是為下週的南橫百岳行程做行前訓練,也為了一年一度的山毛櫸朝聖,
但是這次選擇了路程最短的小烏來登山口,算是和前年不同的路線,如此才能給自己一個藉口,我可沒有違背前年的聲明,
因為不是由滿月圓上北插天山的,呵~。
凌晨 5 點起床,5 點半出門前往新埔捷運站與隊友們會合,6 點多騎乘機車經防汎道路至三峽北橫公路,一路給他殺到小烏來門票口, 到達小烏來風景區門票口約 7 點半,已經過了假日 7 點收票時間,所以乖乖的花 50 元買門票進入,機車族共有三部先到達小烏來, 因此先在售票口處等待二部汽車到來,待所有人員會合後,一起前往卡普產業道路的登山口,在到達第一登山口前的卡普產業道路, 道路維護狀況非常好,但開始爬升到第二登口時的路況就超差的,機車隊一口氣騎到產業道路的盡頭,也就是所謂的第三登山口, 道路兩旁皆停滿了車輛,汽車隊人員則停於第一登山口再步行上來,看來今天沖著年度賞山毛櫸的人非常的多。 | |
八點半才見到汽車隊人員到達第三登山口會合,此時後方又見一票汽車隊伍,看了一下領頭的人,咦!這不就是亂集團的法賓兄, 看來今天亂集團也沖著山毛櫸而來,與亂集團的人員打聲招呼後,向產業道路盡頭的土路走進去,最後接到T字路口, T字路口的右方下行,是通往第二登山口,左方上行通往赫威山及赫威神木,路口處的樹幹上亦有指標,不過要仔細看才找得到, 此時看看時間剛好是九點鐘,往左方赫威山登山口前進,登山口沿路皆是開了芒花的芒草,這也意謂著秋天到來了。 | |
離開沿路的芒花路段,進入樹林山徑沒多久,將會遇到一Y字的路口,右行通往赫威神木群,左行通往赫威山,今天採最短山徑, 取左行通往赫威山。 | |
今天走小烏來登北插天山的隊伍不少,一路上見到大大小小的隊伍,循著山林路徑上至一稜線T字山徑口,左方有指標寫往赫威山,
右方則是通往北插天山及東滿步道,取左先上赫威山看一看,赫威山頭沒什麼好視野,山頂的腹地不大,一下子無法容納眾多山友,
匆忙的拍完赫威山基點照後,隨即回到T字山徑口處,繼續往北插天山前進。
赫威山標高 1160M,山字森林三角點 | |
由赫威山退回T字山徑口處,續往北插天山方向前行,全程皆行走在樹林裡,山徑明顯易走,緩步的爬升,行走起來還真舒服, 和滿月圓方向的東滿步道實在差很多,中途右方有叉路,看指標是通往赫威山前峰,這赫威山前峰沒在計劃中,放棄不登頂。 | |
由赫威山行走山林小徑約三十分鐘左右,被後來居上的亂集團法賓給趕上,繼續前行不久遇到叉路口,法賓大哥在叉路口處等待隊友, 會在叉路口等待後方隊伍,那代表該叉路一定是關鍵處,詢問叉路是通往何處,原來是殊途同歸,皆可接到水源地,差別在於近跟遠, 繼續直行山腰林徑,是通往東滿步道,前年走滿月圓上北插天山,在東滿步道的最高點,就有平緩的山徑腰繞至水源地,這算是舊路, 而右方叉路算是新的捷徑,只是山徑較為陡峭許多,不過卻能節省很多時間,二話不說當然選擇走右叉路,該叉路越過橫擋的樹木後, 將下攀一段陡峭的山徑,之後則是狹小的山腰小徑,平緩的向上爬升,行走起來很舒服無負擔。 | |
約一個半小時路程就到達水源地,水源地人聲鼎沸,一大票的山友皆選擇在此埋鍋造飯,大伙決議在此先行用餐,並且等待後段隊伍, 渡過水源地溪流找尋適宜的地點,好的地點都被人先行佔走了,只好隨易找塊可供 5 人休息之處,草草的處理中餐的點心, 前段隊伍用完餐後,後段隊伍才剛到水源地,詢問怎麼慢那麼多,原來是有隊友身體不適,所以陪該隊友慢慢的行走調適身體, 前段隊伍將開拔向北插天山進攻,後段則停留在水源地用餐。 | |
由水源地到木屋遺址中間,將通過一棵叫塔開神木的巨木,大部份的人都會跟塔開神木合照一番,我們當然也不例外,又耗去不少時間, 於十一點半左右,開始由木屋遺址開始進行攀登的山徑,抬頭往上一望,人還真多,整個攀登的山徑到處都是人。 | |
約半小時後,山毛櫸開始出現了,對於要賞山毛櫸為目地的人來說,由此到達峭壁這一段,是最精華的地段,若不為登頂得話, 此時可以好好的欣賞個夠,但是對於要登頂的人來說,可是還要繼續給他趕路,北插天山的山頂,在下午二點後就會起霧, 所以一般人都會趕在下午二點前上山,一覽北插山頭雲瀑的壯闊景觀。 | |
由峭壁的山毛櫸精華段開始,山徑將進入山毛櫸林,雖然沿途皆有美麗的山毛櫸可欣賞,但是對於體能狀況不好的人,那還有得煎熬。 | |
由山屋遺址處上攀山徑,半小時到達峭壁山毛櫸林,一小時則可到達南北插天山的叉路,南插及北插天山的叉路點是一座山頭, 由此南北插叉路口處,可以瞭望到北插天山的登頂山徑,攀登至此發現又是一大批的人群,這些人可能不是以登頂為目的, 而是來賞山毛櫸的,我們也在此遇到亂集團隊伍,亂集團的大麥克兄問我們要上北插嗎?我們當然是要上北插啊,大麥克指向北插山徑, 哇!整條登頂山徑全是人影,看來是大塞車了,看到如此的景觀,老實說心是有點給他涼了一些,但想想這次是來訓練下週的百岳行, 沒有理由放棄登頂目標,告別亂集團隊伍後,繼續向北插天山挺進。 | |
過南北插叉路山頭後,約十五分鐘來到登頂前的稜線鞍部處,由此開始將一路向上攀登直到山頂,抬頭仰望滿是山毛櫸金黃色的山頭, 加油!再努力個十來分鐘,就可再次征服北插天山。 | |
登頂北插天山過程中,其實並沒有遇到多大的塞車,可能大部份的隊伍,是登頂後繼續往多崖山方向行,再下切回滿月圓或小烏來, 登頂北插天山後,山頂上的人群也不算少,想找個有樹蔭的地方都有點難,正好有一票山友要下山了,空出了一塊不錯的地點, 馬上飛奔過去佔領,哈~先下背包給他休息一下,來到基點處一看,咦!怎麼三角點多了一個同伴,一顆編號 1533 是原來的, 多出來的一顆編號為 1125,北插天山標高 1727 公尺,又稱之為塔開山。 | |
我的目標不是只有北插天山而以,為在北插天山旁的多崖山也是目標之一,同行的隊友都累翻了,停留在北插天山的山頂上休息, 我則將裝備交給隊友們保管,單人獨為多崖山挺進,在北插天山的山頭上,可以見到往多崖山的指標,上頭寫說只要二十分鐘左右, 心想這下子可以輕鬆撿一座中級山,往多崖山的山徑平緩下坡,中途可遇到往烏來福山的叉路,叉路口的登山條多的誇張, 右往福山,左往多崖山。 | |
穿出樹林後則可見高山杜鵑林,此時將可望見對面的多崖山,在多崖山的山頂處,隱約可以看見有人影在山頭上晃動, 多崖山同樣被山毛櫸點綴的美美的,但再看看往多崖山的路徑,下至稜線鞍部後一路爬升,這隨便推算一下,路程上也不止二十分鐘, 看來是被北插山頂的指標給騙了,不管了啦,山頂就在前方,一鼓做氣的往多崖山進攻。 | |
攀登多崖山之前,先來個垂直攀升的峭壁,峭壁上去後,一路的陡爬直到多崖山頂。 | |
多崖山就在北插天山的旁邊,照片為由多崖山望北插天山,由此方向看北插,看不出北插天山的插天景觀。 | |
多崖山標高 1700 公尺,森林三角點,還有一根保安林界水泥柱。 | |
由北插天山的山頂,循主線山徑到多崖山來回約是一個小時,回到北插天山的山頂後,後段隊伍的兩位隊友也已攀登上北插山頂了, 那另外四位隊友人呢?看來他們是放棄登頂了,看看時間上也不早了,目前已是下午二點鐘,若再給他晚一點下山得話, 那回小烏來可能就會摸黑了,老規矩拍張登頂的團體照片。 | |
由北插天山的山頂原路下山,此時已沒有山友往上攀登了,下山的速度加快了不少,來到了山徑峭壁處,此處的視野開闊, 雲海景觀出現在眼前,哇!好棒的景色啊,一伙人又在該處拿起相機的猛拍,期望能夠紀錄下這美美的北插雲海景觀, 下至三分之二處,遇上了原本要和我們一起來的隊友,因為該隊友睡太晚了,我們出發後他老兄才正起床,在此時遇到他們, 實在是感到很訝異,訝異的是他們現在要上去,有沒有搞錯啊,現在上去不就天黑了,而且也開始起霧,根本看不到什麼景色, 問了一下有沒有帶頭燈之類的,只好祝福他們能平安的歸來,不久遇上了後段的四名隊友,原來他們攀到一半就放棄不上頂了, 下至木屋遺址處天色已漸漸昏暗,大伙趕緊依原路回小烏來登山口,回小烏來登山口途中,又遇上了台北行腳的 Daniel 兄, Daniel 正帶著兩名女跟班,與 Daniel 一陣閒聊後得知,原來獨步山林間的蕭郎大哥也來了,Daniel 是在多崖遇到蕭郎的, 蕭郎採取的是反向走法,同樣由小烏來登山口走,先上多崖山再至北插天山,但我怎麼會沒有遇到,可能是沒注意擦身而過了, 在接近小烏來登山口前,天色已黑到要開頭燈了,陸陸續續的所有隊友們都平安回到登山口,再一起到達第一登山口停車場, 隨後各自搭乘交通工具回家,又是一次深刻的北插天山之行。 | |
小恐龍的遊記相簿 |
[ 我要對本遊記留言 ] |
---|
網友:pkns === 留言時間:05-11-28
您好 可不可以概述一下從小烏來入口到各登山口的位置????
|
網友:skr === 留言時間:05-11-28
pkns 網友您好: |
網友:大麥克(BigMac) === 留言時間:05-12-05
嘿!在水源地那張照片正中央居然曝光漢堡堡...可否將原吋檔案寄給大麥克?
|
網友:skr === 留言時間:05-12-06
大麥克兄: |
網友:桑 === 留言時間:05-12-14
您的生命多彩多姿哦! |
網友:Lgf === 留言時間:11-09-01
登山口地圖網址已改成:http://ms1.ctjh.ntpc.edu.tw/~uank3/images/ltmap/ltmap26_jpg.jpg |
[ 我要對本遊記留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