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充照片 | 新北鶯歌福德宮、古鐘樓公園及遺跡涼亭、新北市美術館、圓頂藝術空間(三鶯藝術村) |
---|---|
![]() | 2023.04.23 還在整建中的「新北市美術館」,已經開始開放園區了,地點位在三鶯新生地中,這塊由鶯歌溪及大漢溪沖積而成的新生地,歷經了多年的規劃變更, 曾經提過三鶯纜車用地,如今則成為「三鶯轉運站」,採用通廊串連火車、捷運、公車及 YouBike 等大眾運輸,也從三鶯之心的大型裝置藝術, 加入了藝術村及到目前的新北市美術館。 騎車到達新北市美術館,選擇前往「鶯歌福德宮」停車,這間是鶯歌在地的百年土地公廟,聽說這裡的地理好,位在「鯉魚穴」山頭上,下臨鶯歌溪, 為鶯歌區東鶯里、西鶯里、南鶯里、北鶯里、中鶯里、建國里里民的信仰中樞。 |
![]() | 由土地公廟旁的山坡小徑下行至「古鐘樓公園」,這座以消防為主題的公園,主要以古鐘樓為意象,這古鐘樓為日治時期用來通知火災警報的設施, 其遺跡就位在公園後方山坡上,仿照重建的三層樓高古鐘樓,設計了三座溜滑梯(磨石子、金屬旋轉及紅色水管),想溜滑梯就要攀爬上去。 |
![]() | 公園後方的山坡步道,使用枕木順著山坡搭建步階,沿途設置有照明路燈,步道終點將接到古鐘樓遺跡涼亭。 |
![]() | 「古鐘樓遺跡涼亭」只留下幾塊紅磚基座,涼亭前的視野已被茂盛的樹木給阻擋。 |
![]() | 步道的另一頭為停車場,目前捷運工程在施工,所以古鐘樓公園旁的停車場未開放,順著山腳下的林蔭小徑而行,於邊坡石階步道上去接老榕樹, 這棵老榕樹應該有百歲了吧。 |
![]() | 之後順著「挑陶小徑」穿梭小巷道,農會的圍牆上有豐富的彩繪。 |
![]() | 順著農會彩繪牆來到烘爐窯,這是目前鶯歌保留較完整的燒窯古蹟,建物周圍也架設有防護網,防止建材脫落掉下來,這條古味十足的小巷道, 稱為「東鶯故事小徑」,沿途除了鶯歌產業的介紹外,還有許多的老照片分享,從老照片中可以看出當時的生活樣貌。 |
![]() | 東鶯故事小徑接到捷運站的通廊,這條通廊為鶯歌捷運站,與鶯歌火車站的連通道,往火車站方向設有停車場,很奇特的規劃設計,通道變成了人車共用。 |
![]() | 這裡就是鶯歌火車前站對面的通廊,入口有標示新北美術館由此進,外面是寫著衣食茶樂藝文生活館,小小的穿堂通道進入是汽機車停車場。 |
![]() | 回到捷運站的通廊,捷運鶯歌站還在施工中,通道上可望見新北美術館建築,美術館仍然有圍籬在施工,算是部份開放而已,捷運通道跨越館前路, 出入口為美術館的通橋處,經由通橋再跨過人工河,才正式進入美術館園區。 |
![]() | 目前的藝術展館主題為「作圓」,其中這個共創空間採互動設計,一顆大圓球上佈滿炭筆,漂浮在全白的空間,經由互動繪畫出軌跡,很有意思, 參觀人多時需要排隊等候,室內空間有限制人數,原本是還要脫鞋的。 |
![]() | 充滿園藝作品的藝術街坊,綠色植物讓人賞心悅目。 |
![]() | 目前新北美術館園區,除了主建築還在施工外,其餘的戶外公共藝術區,主館的藝術街坊及圓頂藝術空間,皆是免費開放參與的,圓頂藝術空間就在主館旁, 是由原本的三鶯藝術村整修後重新命名,目前是以親子沈浸式互動體驗為主展。 |
![]() | 圓頂藝術空間目前主題是「新朋友」,這處室內展間採多媒體互動呈現,運用掃描技術,將參與者的畫作,變成立體加入到投影牆上的虛擬城市, 象徵以新朋友概念,加入城市中互動連結,進而成為好朋友。 |
![]() | 室外展區最受小朋友喜愛的作品,創作者運用癈棄家電,創作出車廂空間,再加上動力的鐵軌牽引,就形成了遊樂園的小火車,這也是免費可參予搭乘的。 |
![]() | 園區裡另一個受小朋友歡迎的,就是北側的戲水沙坑,捷運的高架道路就在旁邊,戲水沙坑是露天的,在夏季時可能會讓人受不了吧,現場也有沖洗設施。 順著園區人工河而行,河池裡培養了許多水生植物,水生植物也吸引了不少昆蟲親近,生態環境上營造的不錯,小溪流繞一圈回到新北美術館入口。 昔日的三鶯藝術村及三鶯之心都曾留下遊記,有興趣的可以看看: |
小恐龍的遊記相簿 |
[ 我要對本遊記留言 ] |
---|
[ 我要對本遊記留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