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充照片 |
台北土城青雲路福興宮經一路發嶺至內冷水坑山,再經青春嶺登青龍嶺 |
|
2010.01.26 內冷水坑山,在昔日的遊記中曾經出現過,當時是由青雲路福興宮旁 587 巷底,登往土城大尖山及二尖山,
由於不在主線上,所以就沒有特別轉過去,今天特別把這座小山給撿回來,起登點就選在青雲路的福興宮,福興宮很好找,
就在過德霖技術學院(以前叫四海工專)200 公尺左手邊,穿過宮廟下方的穿堂就可見到指示牌。
|
|
穿越福興宮下方穿堂後,會發現土城市公所設立的青龍嶺指標牌,這樣的設置安排實在另人感到不解,指標牌不設在外頭明顯處,
卻設在宮廟的後方角落,對於一般遊客來說鐵定找不到路。
|
|
這條福興宮往青龍嶺的主線步道,中途將會經過內冷水坑山,第一次聽到冷水坑這三個字時,讓我想起的是陽明山的冷水坑,
想必這個地區應該有冷泉吧,只是現在可能沒有了,網路查資料時發現伴隨青雲路的溪叫冷水坑溪,青雲路就是昔日的冷水坑古道,
以前也是發展礦業的地區。
|
|
山徑步道上至稜線後,轉為平緩的林徑,走起來很輕鬆,路徑明顯清淨,看來應該是有善心人士在打理。
|
|
中途來到一處寬闊的山嶺,在一棵樹幹上釘有牌子寫著一路發嶺。
|
|
順著山徑不知不覺就走到內冷水坑山基點,三角點就在山徑的旁邊,樹幹上釘有告示牌,此地為內冷水坑山,海拔標高 100 公尺。
|
|
離開內冷水坑山基點,繼續順山徑上行,途中又一塊整理過的山嶺,此山嶺樹幹上亦釘有告示牌,稱為青春嶺。
|
|
過青春嶺不久後,會經過一處休憩亭及編號 008 號電塔,之後接到 5 叉路的山徑,叉路中間設有指示牌,中間上行通青龍嶺,
左腰繞通國際新城,右上行通大尖山,右下通福興宮旁的青雲路 587 巷底,選擇中間上行至青龍嶺,因為還沒有去過。
|
|
青龍嶺也是一個小山嶺,嶺上設有一些山林常見的活動器具。
|
|
走往青龍嶺最高處,發現好像有些路徑,順著路徑翻越一大塊的岩石後就沒路了,站在大岩石上回望這顆岩石,突然靈機一閃,
這塊山嶺最高處的岩石,該不會就是青龍嶺的由來吧,看其身形及走勢,還真有點青龍的態勢,不過這是個人的猜測,
今天真的可以用翻山越嶺來形容,翻內冷水坑山,過一路發嶺、青春嶺及青龍嶺,最後按原路回福興宮取車回家囉。
|
小恐龍的遊記相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