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恐龍遊記相簿
補充照片 台北石碇冷飯坑古道訪石厝聚落順登楓子林山
2010.03.31 最近幾次到訪宜蘭,都是經由深坑及石碇上北宜高速公路,因此每次都會經過石碇休息站,而在石碇休息站的對面, 老是見到一個指標寫著冷飯坑,看久了也就習慣,直到最近 Tony 的自然人文旅記發表一篇冷飯坑古道,才又引起了我的好奇。

經由網路查閱相關資料,果然石碇有冷飯坑聚落,其位置就在石碇休息站的對面,而石碇休息站的區域為楓子林, 這二個地域同屬於豐林村管轄,而豐林村的名字是由楓子林而來,昔日楓子林有渡船口,為淡水河流域最內陸的渡船口, 掮負起石碇及坪林的貨物轉運站任務,可見得當初此地應該是很繁盛的,而北深路與楓林橋之間的土地公廟, 則是昔日楓子林代表物楓樹王所在位置,後來楓樹王遭雷極後只留下現在的土地公廟,楓林橋也是後來改建成水泥橋的, 昔日是一座楓林吊橋。

從道路往冷飯坑指標方向望去,你一定不相信裡面有路,直覺上是私人的莊園,不用擔心誤闖私人庭園,給他走進去就對了。
果然在民宅的旁邊是有步道,而且步道口外還有路條在飄呀飄的。
水泥步道進入山徑步道一小段後,接上了古樸的石階步道,沿路都有路條指引,其實也不需要看路條,因為路跡非常的明顯, 舊石階步道緩緩而上,沿途有許多的小花小草可看,前方發現有二位登山客,正在沿途採集一些植物,寒喧了幾句後先行。
約十分鐘的路程,就來到有基點的平台,說他是山頭並不像,此顆基點為景美溪水源點,此地標高 125 公尺,若要說他是山也行啦, 位在土城的冷水坑山不也是在山徑中途,所以稱此地為冷飯坑山也對。
離開冷飯坑水源基點,繼續行古道上行,同樣約十分鐘路程,來到了一個越嶺點,樹幹上釘有指標牌,右行通往楓子林山, 那這個越嶺點就叫做冷飯坑嶺好了。
從冷飯坑嶺下行約五分鐘路程,會遇到第一個叉路點,此叉路點只有路條沒指示牌,右叉路是通往菜園,左路徑才是冷飯坑古道。
過叉路沒多久就接到癈棄的聚落,這裡應該就是所謂的冷飯坑聚落吧,過石板橋進入石厝聚落。
雖然說冷飯坑石厝聚落有點癈棄了,但怎麼還會有電錶啊,而且還是新安裝不久的,看了一下電錶裡的磁圈有在轉, 那代表這電力是有在使用,真是奇怪了,不知道這電錶的電力是用在什麼地方。
聚落裡最完整的一間石厝,也發現安裝有電錶,但外面整個都封起了,還會有人在使用嗎?這讓我想起了瑞芳猴硐的小粗坑古道, 在小粗坑古道中,也有小粗坑石厝聚落,當時也是呈現癈棄狀態,不過後來陸續有人整修進駐,或許這冷飯坑石厝聚落, 將來也會有人整修,將其發展成冷飯坑古道與外按古道之中繼站。
離開石厝聚落沒多久,遇到第二個叉路點,此叉路點有路徑指示牌,直行通往外按古道(淡蘭古道石碇段),右上往楓子林山。
由叉路口一路直上山徑,此山徑可就不像冷飯坑古道那麼好走了,有時還需要攀爬拉繩一下,約二十分鐘左右上到山頭, 山頭上沒有任何基點,只有靠崖邊有顆大石頭,中間樹幹上結滿了路條,這裡就是楓子林山,此地標高 300 公尺。
站在楓子林山的大石上,可以下望石碇休息站區域,原來石碇休息站對面的山頭就是楓子林山。

山頭旁發現有路徑指標,繼續循山徑而行,將可通馬場至烏月山,不過這不是今天的目的,依原路下回到冷飯坑古道叉路, 今天也不續往外按古道,循原路回到石碇休息站打道回府。

小恐龍的遊記相簿

推薦 - [ Facebook ] - [ X-Twitter ]
[ 我要對本遊記留言 ]
=== 尚 未 有 網 友 留 言 ===
[ 我要對本遊記留言 ]

輔助

RSS
繁簡
留言板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社群

X-Twitter
FaceBook
YouTube
連繫

skrnet
54player